醫材最新消息

用於治療抑鬱症、爆食症及強迫症的藥物「百憂解」11月1日確定停止供貨並陸續退出台灣,然而供貨藥廠禮來股份有限公司今(22日)突宣布,確定於今(113年)年底「全球停止生產百憂解」,並表示已請醫療專業人員暫停處方百憂解給新患者,將遵循規定向主管機關報備,盼將影響降至最低。

民眾受傷後,最擔心皮膚留下醜醜的疤痕,為防止此狀況發生,你一定要認識疤痕處理矽膠產品。衛福部食藥署宣導,無論是疤痕處理「矽膠凝膠」或「矽膠貼片」,都是屬於醫療器材分類分級中的「I.4025疤痕處理矽膠產品」,這些含矽(silicone)成分之產品能軟化疤痕,且能預防疤痕擴散以降低蟹足腫發生的機率。

醫療器材發展快速,通常先進入自費市場,但每個縣市核價速度不一,不僅醫材廠商心急如焚,有需求的民眾也很難得知各地核價行情。健保署預計今年底前推出聯合審查平台,不僅能加速核價,民眾也有透明資訊能「比價」,不再陷於資訊不對等窘境。

衛生福利部於今(7)日正式宣布成立「負責任AI執行中心」、「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」,以及「AI影響性研究中心」。三大類型AI中心補助計畫於今年7月23日公告並舉辦全國性教育訓練,8月1日截止收件,各層級醫院熱烈參與,共計30家醫院提交48案,經過國內外委員三階段評選,共計16家國內醫院通過決選(19案),包含臺大、中榮、北榮、成大、中醫大、三總、林口長庚等指標醫院。各中心將透過建立跨層級、跨體系醫院之合作,有效解決AI應用於臨床場域所面臨的「落地」、「取證」及「給付」三大關鍵議題。此將不僅為國內AI醫療應用重要里程碑,更展現臺灣政府推動智慧醫療之前瞻性政策。

自己是骨科醫師的吳政誼,多年前因打網球不甚造成手肘韌帶超過80%的斷裂,嘗試了多種保守療法,但療效未如預期,在得知自體血小板增生治療(PRP)後並試過三次療程後,韌帶逐漸修復也恢復正常功能,並重拾愛好的網球運動。以自身的經歷吳政誼醫師都鼓勵深受頸腰椎神經壓迫、五十肩、髖部或膝部的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慢性疼痛的患者,可考慮自體血小板增生治療,解決惱人的疼痛,擺脫黑白的過去,迎向光明彩色的人生。

現代人重度依賴電腦、手機、平板,整天緊盯螢幕,用眼過度造成痠澀疲勞,不少人會自行購買眼藥水來舒緩眼睛不適。國泰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陳映伊表示,市售眼藥水琳瑯滿目,標榜添加維他命A、B、E等成分,有保濕、抗疲勞、減緩發炎、改善乾澀等作用,但應透過眼科醫師診斷或藥師指示選購。

「外泌體」是細胞分泌的微小囊泡,過去一度被視為細胞「垃圾」,近年卻在生醫領域廣泛應用,國家衛生院今(23)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也發現,外泌體可以作為疾病生物標的,具有偵測癌轉移或作為藥物標的潛力,可望對於未來癌症治療有所助益。

桃園市衛生局表示,購物台聲稱產品療效的廣告,以貼近肌膚會產生熱能的廣告最多例如護具、眼罩或寢具等,其中宣稱可提高血氧濃度、增加血流量、增加血流速、抑制疼痛等超出核定用語及誇大不實,今年已裁罰60件,總金額551萬元。